春回大地,农事渐起。三晋大地农田上机声隆隆,农民们抢抓农时,一幅上下齐心、努力耕耘的画卷徐徐展开。生态兴则文明兴。新的赶考之路上,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推动绿色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给人们带来新鲜的空气、洁净的水源、愉悦的心情。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,培育新业态、发展新经济,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。坚持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,提升绿水青山颜值,实现金山银山价值,推进美丽中国加速前行。在巩固中提升,持续做好生态环境“加减法”。十年来,祖国变化日新月异,其中生态环境的变化让人印象深刻。以山西为例,据报道2022年山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4.5%,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.6%,pm2.5浓度降至38微克/立方米,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7.1%,汾河流域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61.9%……生态建设无止境,整治环境不放松,既要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,又要持续强化环境污染防治,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,减污降碳,循环发展,切实推进城乡垃圾分类、生活污水净化,加大植绿补绿的力度,绿化加美化,增绿与增效,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。
以“颜值”带动“价值”,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环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丽,蓝天也是幸福。逐绿中华,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、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。以绿色为底色,推动产业升级,大力发展新能源、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新业态,壮大新动能、发展新产业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,打造出更多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以绿色为牵引,打造投资沃土,聚人气、增“财气”,扩展与外界的交流合作,吸引客商投资建厂。以绿色转化为资本,利用好山、好水、好风光,打造独具特色的“乡村游”,变“卖资源”为“卖风景”。利用山地资源和林草资源,养牛、养羊,种药材、种果树,加快从吃“资源饭”向吃“生态饭”转变。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这既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,也是处理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真谛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,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,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,从“生态佳”迈向“生态”,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。
同心协力,推动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。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。探索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新路子,促使传统产业加快生态化转型。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,动员全社会的力量,用钉钉子的“狠劲”,以绣花的“巧劲”、锲而不舍的“韧劲”,铺就生态之路,浇灌绚丽之花。要强化责任担当,增强生态保护意识,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。每个公民要节约好每一吨水、每一度电,爱护好一花一草,自觉实行垃圾分类投放,每一个人都应当好“生态管家”,做好“护林员”。从不同的角度发力,脚踏实地有序推进,一张蓝图绘到底,共建生态美好家园。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”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, 利在千秋。我们要始终坚持“两山”理念,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,像抓经济一样抓绿色发展。
可爱的蓝天,清新的空气,愿后代也能同享;清澈的溪流,翠绿的山林,愿未来也能共赏。新征程上,我们要继续把“青山绿水”当作“无价之宝”,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让天蓝、地绿、水清的美丽福建名片更加闪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