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43厂工人在抓紧生产“五七”破甲弹(作者供图)
韩 雅
1950年10月,中共中央发出了“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”的号召。此时的743厂(晋西集团前身),刚从河北省平山县迁至太原不久,全厂职工正团结一心在一片废墟上建设新厂、恢复生产。
国有难,召必至。1950年底,中央作出全国兵工厂立即转入战时生产的决定,743厂迅速结束民用产品的生产,转向战时生产,投入到前方急需的反坦克武器——“五七”破甲弹的研制生产中。
时值严寒季节,晋西儿女满怀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的热情,发扬艰苦奋斗、不怕困难的精神,在极其简陋的科研生产条件下,两个月就试制定型,1951年4月开始批量生产。当时工厂开展了“生产突击月”活动,全厂职工发出誓言:“为使前方战士少流血,我们后方工人要多流汗,多生产一发炮弹,多消灭一个美帝。”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点燃了工人阶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,工厂像战场,全厂开足马力,争分夺秒抢生产,职工们夜以继日挥汗赶工,工房内机声轰鸣,车床前人影如织。
5月,第一批“五七”破甲弹出厂,此后,一批又一批炮弹源源不断送往朝鲜战场,有力地阻击了敌人的进攻。
之后,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五支队三中队十二分队的路相乾、刘大华两位同志给工厂来信:“在朝鲜边崖洞附近的战斗中,我们用三门炮,半小时内打了20发‘五七’炮弹,歼灭了敌人200余人,还缴获了不少武器。你们生产的炮弹很好,效力很大。”来自前方的胜利消息,使全厂职工受到很大鼓舞,劳动热情十分高涨,产量节节上升。
1951年,仅用了8个月时间,743厂生产“五七”破甲弹13.6万发。1951年至1953年,共生产“五七”破甲弹44万发,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贡献了晋西力量。